羌族宗教本质上是一种萨满教,它的祭司是萨满。在羌语中羌族萨满叫做“比”、“释比”、“许”、“举”、“斯古”、“斯卓”等,但是“比”是最常见的称谓,其基本义是说唱。然而,目前学界通常称之为“释比”。汉语称呼为“端公”或者“蛮端公”。释比有“入体”和“灵魂飞升”的神圣体验经历。所以,羌族萨满类型属于“入体—飞升”类型。但是,一些地方对神灵入体颇有禁忌,所以仅还保存着飞升型类型。羌族宗教的宇宙结构为三阶,即天、地、地狱。人们认为天又包括很多层,有七层、九层或者十三层。天与地的连接通常是宇宙山(大雪山),神树林、神树、梯子;而连接地与地狱的通道为“十字路口”或者“倒着的梯子”。释比是不脱离生产的祭司。羌族社会中很多宗教活动由他们来主持。这些活动包括年节时候的整个村寨或者数寨的“欻国”仪式(“还天愿”),家庭的“国窝”仪式(“还家愿”),这时候有的地方一些释比将表现出“入体—灵魂飞升”的宗教体验。另外一些仪式羌语统称为“苏布萨窝”,它包括通常人们说的“萨举”、“德比”、“格”等仪式,它们通常具有禳解祛病的功用。在婚姻或者丧葬中也有大量的仪式,但是它通常是以上“欻国”、“国窝”、“苏布萨窝”的平行借用,婚姻中则多赞词、丧葬中则多禳解。羌族释比的萨满鼓分为两种,一种为双面鼓一种为单面鼓。双面鼓主要分布在茂县、黑水、松潘等地区。单面鼓在整个地区都存在,只是汶川、理县等只用单面鼓,而茂县、黑水、松潘等地只有徒弟才用敲击费力的单面鼓。除鼓外,释比还有铃铛、铜镜、铜笛、兽骨、兽角、神杖等法具。一些释比有一些彩绘图经,用于占卜指导仪式。释比在成萨满前没有表现出萨满病,但是有些人有受梦兆影响而去学习释比技艺的经历。羌族释比成为祭司需要严格的拜师学艺,有门内师或门外师的区别。释比学习的内容包括:大量的口传经典,即释比经典;以及复杂的仪轨。在二十世纪初英国学者陶然士将羌族宗教确定为“一神教”,美国人类学家将羌族宗教确定为“多神教”,这些虽然对羌族宗教的一些侧面具有重要的认识参考价值,但是从整体上还没有深入理解羌族宗教特质。国内外一些学者将羌族宗教确定为萨满教,这种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,但是具体分析羌族宗教体系内部细微情况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。羌族宗教以萨满教为内核的同时,也受到道教、佛教、基督教、本教等的影响,因而表现出一种混合宗教的状态,社会内部宗教形态成分分布不均衡。靠近藏区的地方本教色彩、藏传佛教色彩较浓,在靠近汉区的地方道教、汉传佛教较浓。有部分地方至今有人信奉基督教。